广州民政对标三个聚焦办好民生实事

2019年12月31日,广州市召开民政会议,总结近年来民政工作情况,部署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广州民政工作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认真抓好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社会专项事务和党建等根本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党建引领,基层党建“强基前列”工程成效明显

近年来,广州市社会组织党建“红苗工程”被评为全市十大党建品牌之一;一批党支部被评为市星级党支部、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党支部,一批党员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在此背后,广州民政工作围绕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民政基层党建“强基前列”工程,大力开展模范机关建设,稳步推进纪检干部“双重”管理模式和基层片区综合监督管理等模式。

在强化统筹推进方面,广州市民政局发挥党组统筹协调指导,局领导班子带头开展课题研究,每年都有课题获奖、出台一批惠民良政。民政领域科技项目研究方面,广州市民政局在2019年获得省、市科技项目计划主管部门18项科研项目立项;积极推进25项民生重点工程,其中7项投入使用、1项完工、7项施工建设。此外,多角度、深层次强化民政宣传工作,讲好民政故事,传递民政正能。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广州市民政局重点建设“学习、发现、考察、锻炼、使用”为一体的干部综合锻炼平台,自2016年平台搭建至今,平台的先后锻炼干部300多人次,一批干部通过平台的锻炼提升了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广州市民政局局系统组织开展“民政联络专员进村(居)”活动,去年6月至今,首批189名联络专员了解社区服务情况累计669人次,链接资源57人次,入户民政对象287户,参加社区活动275人次,解决困难和问题121件。

开拓进取,广州民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广州市委、市政府把民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各项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力服务广州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其中,广州出台低保低收、特困供养、分类救济、临时救助等政策,强化对低保特困、困境儿童、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保障,综合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广州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后,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护理站建设加快推进,而长者饭堂已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民生保障品牌。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险、“家政 养老”服务、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等切实满足了老年人在家、就近养老需求,深受好评。

在社区治理方面,广州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建设和“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试点成效明显,城市社区15分钟优质生活圈和农村社区30分钟优质生活圈正加快形成。广州还出台了全国首部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地方性法规,“社工 ”战略、三社联动等工作创新推进,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服务逐步健全。

此外,广州实施社会组织品牌战略,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等社会组织,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机制,社会组织养老服务公益创投被全省复制推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扎实有力。而慈善之城创建氛围日益浓厚,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服务亦全面提升,寻亲返乡力度加大,滞留量明显下降,婚姻登记和婚俗文化正创新开展,殡葬改革、绿色殡葬走在全国前列。

据了解,接下来,广州将抓实基层党建“强基前列”工程、纪检“双管制”、片区管理模式和五条底线等工作,持续推动全市各项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广州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

具体而言,广州将夯实底线民生保障、用心服务老年群体、提升基层治理成效、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创新、深化慈善之城创建、提升民政服务实效。其中,广州市民政局将稳步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深入探索“大城市大养老”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红苗工程”, 推动《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制(修)订工作以及扎实做好与市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区划地名、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