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

常州人注重丧葬,礼仪繁琐,而且许多迷信活动。旧时,大多采用棺材土葬,所用棺材有的提前定做或购买,择吉日竖放在家中,同时举行仪式,称为“竖寿”(棺材被称为“寿器”),亲人弥留之际。即为之揩身、换殓服,俗称“穿老衣”。发财人家还焚化纸轿一乘,及纸扎轿夫两名,俗称“烧轿子”,气绝后,合家哀号,将遗体移置木板上,用白布覆盖头部,点“幽冥灯”,放置尺、秤、镜、筛等物,木板前放一张桌,置一碗半生半熟的米饭,饭上插一枚鸡蛋,俗称“倒头羹饭”,另供豆腐干、豆炙饼、青菜等3碗素菜。焚烧纸锭、经卷,派人赴亲友处“报丧”。有的人家请阴阳先生推算入殓吉时。三或五日内家属披麻戴孝,设灵堂祭奠,亲友上门吊唁,送挽联、孝幛,俗称“开吊”。死者家属须回给白布一块,掷在地上,俗称“孝条”。

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


入殓前,孝子亲赴附近河边跪着取水一盆或一桶,并掷钱于河中,谓之“买水”。将水买回来后,为死者作洗脸状,凡三次,谓“拖三把”。然后由长女(或儿媳)为死者梳头理发,边哭边唱《梳头经》。梳毕将梳子放入棺内陪葬。一般第三天将尸体放入棺材,称“小殓”;当日深夜,以漆封棺,钉上丧门钉,谓之“大殓”。这天丧家办素餐待客,菜中必备豆腐百页,成为“吃硬饭”。亡者神主牌位,“主”字的一点须请显贵者用朱笔亲点,谓之“点主”。出殡日,亲属按亲疏穿孝服(分为“五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孝子披麻戴孝,腰系草绳,执“哭丧棒”随灵柩后匍匐而行;吹鼓手奏乐,亲朋相随“送葬”。沿路抛掷纸钱,称“买路钱”。凡出殡所经的人家常在门上张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红纸条,俗称“禁忌码”。落葬前在墓穴中生火驱湿,谓“暖坑”。葬毕另择他路回家,称“回丧”,进门时先“跨火”,吃云片糕,喝糖茶,取合家团圆、甜甜蜜蜜的意思。丧事期间,家中设灵位焚香上供,从亡日起7天为一祭,头七至终七共49天。3年孝满除灵(实则为两周年),将神主牌位移置祖先神龛内,放爆竹,吃糖圆,脱孝服(旧俗规定丧后1年断白,2年除服,孝服的服式由白而黄而青,孝鞋一般穿3双白、2双蓝)。丧事至此终结。一般贫穷人家棺材薄而简葬,无钱者买不起棺材,只得用芦苇、草席 包卷,掘土为穴,草草埋葬。

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


常州城乡民间形成的这一套繁琐的丧葬封建礼俗。太平天国时期曾明令予以禁止。镇守常州的太平军将领护王陈坤书,按天王命令发布告示:“所有升天之人,俱不准照凡情歪例私用棺木,以棉被绸绉包裹埋葬”、“父母死,不得招魂设醮”。


民国初年,武进安西乡、延政乡、陈渡桥镇等地的有识之士,先后倡议改革旧丧葬礼俗,行之未久,旋即复旧。

解放后提倡移风易俗,积极推行火葬。人亡,亲友前往吊唁,送花圈、挽联、绸幛等。家属及亲友缠黑纱、佩白花。1958年市民政部门接受天宁寺火葬场,以后经过改建扩大,增添设施,逐步用火葬代替土葬。至70年代,形成以火葬为主要形式的丧葬习俗。人死后在家至多放3天,尸体送到殡仪馆进行火化。火化前把尸体停放在殡仪馆冷冻室内,既安全又卫生。有的单位还为去世的职工召开追悼会,寄托哀思,有家属、亲友、单位领导参加,一般只需45分钟左右,仪式简单而又隆重。举行悼念仪式时,将黑布袖套(即黑纱)佩于左臂,白色纸花佩于胸前。佩戴黑纱时间,一般亲友为3天,家属为49天。火化后的骨灰盒由家属寄存在殡仪馆或乡镇、村见着的骨灰纪念堂内。有的把骨灰撒在长江里或其它名山大川。丧后,丧家备饭菜招待亲友,以示谢意。但仍有少数人家大操大办,进行烧纸钱、设灵堂、请僧尼拜忏诵经超度等迷信活动。1983年以后,常州市区的火化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随着火葬的普及,封建迷信和大肆铺张的厚葬礼俗,逐步为庄重、简朴的节葬礼俗所代替。丧户在门前张贴“家有丧事,谢绝送礼”的字条,仅通知少数至亲。亲友只送少量赆仪或1只花圈。尸体火化后,只办1——2桌便饭宴请亲友。

常州独特的丧葬习俗


至今,经过各级领导和殡葬管理部门的努力,终于革除了旧习,树立了新的丧葬礼俗。

葬礼习俗,让逝者多一些安息

葬礼是每个地方都会举办的祭奠死者的仪式,几千年来,葬礼不断的演变,从简单的土葬,到风葬、海葬、江葬等等,方式各有不同,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仪式也千差万别,这里来了解一下江苏各地的葬礼仪式是怎么样的?

小编是徐州人,在这里以徐州习俗为中心分享一下:

1、按照规矩,老人死后,家里人要将棺材停放在直对大门的厅堂里,孩子们要穿孝衣戴孝帽,跪在棺材旁边守灵三天,村里的老人们也陪着一起,这个在江苏各地基本相同,守灵的过程中,孝子要不断的往火盆里放“火纸”,不能让火盆熄灭了。2、死者的兄弟、晚辈都要前来祭拜,祭拜的动作也有很大的讲究,不同的身份祭拜的动作是不一样的,很小的晚辈要做到真正的三拜九叩,每一个动作都要严肃认真,不能随意,叩拜晚之后还要用手遮着脸,并且嘴里念念有词的弯腰小跑到棺材旁边,在别人祭拜过程中,孝子孝孙要跪在两侧还礼,就是别人拜一次,他们就要回拜一次,直到所有人都祭拜完。

孝子要首先祭拜,这个过程就要十几分钟,要将酒和祭品按照固定的顺序和方向祭给逝者。

3、哭灵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个环节,以前都是孝子孝女哭灵,由于比较累,于是就花钱让戏班子的人代为哭灵,以安慰逝者,这是一个将近一个小时的仪式,从家门口一直哭到棺材旁,然后再绕着棺材走几圈,孝子要跟在后面。这个环节的出现也是现代丧失的一个演变,其实小编认为最好还是由孝子孝女哭灵,这才是对逝者最好最大的安慰。4、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路祭,在下葬之前,将棺材抬到大路上,孝子孝孙和部分家人要在大路上祭拜逝者,算是一种告别,祭拜过程中绝对忌讳狗和猫的出现,老人们都说如果狗和猫跑到棺材下面或上面,是对逝者的不尊重。祭拜结束后,要把少纸钱的火盆杂碎,这个是什么原因还未能考证。然后几个大汉就要把棺材抬到田地里进行埋葬了.
5、埋葬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不能跟着,只有男人才可以在旁边,孝子孝孙跪在一边,直到埋葬完毕,烧好纸钱、放了鞭炮之后就结束了,但是在人走了之后决不能回头的。
以后每年都要祭拜几次,特别是清明节和春节,这里要提的是江苏南通的祭拜方式,南通可以说是江苏最重视葬礼的城市了,其他地方基本都是将逝者埋葬之后就只是到坟墓祭拜就好了,而南通确是每一段时间都会有一次的祭拜活动,每一次都会摆上宴席,可谓非常的重视。

“丧事喜办”,什么是农村所说的“喜丧”?

在人们的眼中,丧事本身是一件让人悲痛的事情,按理来说,一般出现丧事的家庭都是比较沉痛的。可是在农村,人们却把有些丧事称为“喜丧”,而且这种丧事办理的时候,还真是有些“喜事”的模样,敲锣打鼓、摆宴请客,可以说是非常热闹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什么是“喜丧”呢?

其实咱们在农村生活,对于“喜丧”的事情并不少见,一些家里老人去世的话,村里人都会用“喜丧”来安慰其家人,说老人享福享够了,活的岁数也不小了,这个年纪走,走的也安详,没受罪,不算啥丧事,是“喜丧”。

所以咱们可以从这种说法看出来,并不是什么丧事都可以被称为“喜丧”的,只有到了一定岁数、享了福的老人无疾而终才算是“喜丧”,也就是说逝者必须福、寿兼备。

在《清稗类钞》一书中的“丧祭类”中有记载:“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虽说人们在办理“喜丧”的时候,一些看似“喜庆”的仪式会让人们不习惯,但是这种所谓的“喜庆”之中却深藏着家人的悲伤,以及对逝者尊重和悼念。

母亲的丧事

母亲的“三日”和“五七”合并在一天内进行,祭奠时要烧掉她生前穿过的衣服。

【新春走基层·记者回家】一年一度,回乡过年后的“我”又与你相见。拥抱亲情的“我”,卸下在外的一切武装,以儿女与记者的双重视角,感悟生活冷暖与时代脉动:

70后的“我”,以合乎期待的习俗办完了母亲的丧事,方能独自一人涕零;80后的“我”,父母坚守传统信仰,只为游子回家时还能寻回儿时的年味;90后的“我”,试图逃离逼婚的恐惧,又渴望“疾驰回家的列车再快一些”……

此刻的“我”和你一样步履不停,为梦想,更为下一次更好地回家。

我特别能理解某某到家时“没有哭”的表现。我不相信自己的亲生母亲去世后,他会不悲伤,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想他和我一样,内心是抗拒这种大哭的。

2018年2月4日晚上,农历腊月十九,我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乘坐上海浦东机场当晚仅有的一趟航班飞济南,再打车直奔七十多公里外的老家。

路上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均是问我到哪了。我有不祥的预感,但没敢问。父亲也没说。

到村里时,已近凌晨两点。我下车后一抬头,看到村老年公寓三楼父母住的那个房间点着灯火。原先的预感愈发强烈,但还是不愿相信。

直到推开门,看到母亲穿着寿衣躺在一张小床上。

进门大哭

母亲是那天晚上10点50分左右咽气的。在我抵家之前,按照老家习俗,她的丧事已经开始了。

事后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先由弟媳帮她擦净身体,穿上寿衣;婶子做了一个元宝放在床头,点香插在盛有小米饭的碗里;五服内的本家族成员陆续赶到,一起等待作为长子的我回来给母亲指路。

在进屋之前,我对家里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我当时应该是呆住了,感觉到屋里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我。就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母亲生前多次跟我提及那件事的用意。

起初,母亲像是不经意讲给我听的:说村里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某某,在得知其母去世后回家奔丧,进门后只叫娘,没有哭,村里人很是笑话。

母亲所指的那种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伤心流泪,而是在众人面前的放声大哭。它是中国传统丧葬习俗的重要特征,被赋予多种内涵,既表明生者的哀痛,又与孝道密切关联。

而在我看来,现实情形可能恰恰相反,比如,在葬礼上哭得最凶的那个子女,很可能生前是最不孝的,因为他(她)需要以此来掩饰自己的不孝。

所以我原本并不以为意,但母亲几次三番地讲,我就寻思:她莫不是在暗示我?

直到此时,我终于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担心在自己离开时,出门在外的我可能因为表现得不合习俗,与某某一样遭受众人嘲笑。

于是我跪下,大哭。

经历了母亲的丧事,我才真正理解,在农村,一个人的去世,不仅是自家人的事,更是整个家族乃至村庄的公共事件。子女不过是一系列丧葬活动中的一环。大部分时候你是被动的,只需按照主事人的要求做就行。但在某些特定时候,如进门之时,你需有符合众人预期的表现,否则可能遭到非议,甚至给家人带来压力。对于我们这些通过考大学离开家乡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人言可畏,母亲生前担心的就是这个。

所以,我特别能理解某某到家时“没有哭”的表现。我不相信自己的亲生母亲去世后,他会不悲伤,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想他和我一样,内心是抗拒这种大哭的。

实际上,我真正感到悲伤是从丧事结束次日开始,仿佛一个被打了麻药的伤者苏醒过来。我在县城宾馆开了个房间,一个人哭。

最后一眼

进门哭完,主事的二婶子将我搀起,揭开母亲脸上盖的那张黄纸,让我看一眼后旋即又盖上。我注意到,母亲的面容竟比病痛中的样子好看了许多。我很想多看一会儿,且那张黄纸盖在脸上实在别扭,便鼓起勇气问能不能拿掉,被告知,不行。

那个晚上,我几次想揭开黄纸再看一眼母亲,或者用手机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最终什么也没做。后来上网查询得知,盖黄纸是有说法的,据说是代表死者与生者阴阳两隔之意。

之后,二婶子要我给正襟危坐的小叔叔、小婶子磕头。他们夫妇恰恰是让母亲生前受伤害最重的人,已经多年没有踏入我家家门。

指路回来后,做好明天出殡的安排,长辈离开,堂兄弟则都留下,陪我和弟弟一起给母亲守灵。我看到他们有的已很困倦,便劝其回去休息,但无一离开。后来知道,这也是规矩。

天终于亮了。母亲去世的消息在村里扩散开来,有人来到临时搭建的灵堂处送烧纸。几年前村里定下规矩,吊唁者不必送花圈。孝家也不用再穿孝服,以臂章和白花替代。

灵堂设在老年公寓楼旁边的路口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地上铺一块塑料布,一张方桌上面放着母亲的牌位,几样供品。

作为孝家,我和堂兄弟们跪在灵堂两侧,向前来拜祭的亲戚们磕头,对送烧纸的本村村民也要一一跪谢。后来我听一个同学说,按他们村的规矩,老人去世后三天内,对本家族之外的所有村里人,儿女见到后也要磕头。

第二天一早,大堂哥驱车送我到大舅处报丧。路上,堂哥接到家中不知谁打来的电话,叮嘱我到大舅家后一定要先哭。

报丧后我们即返回。由大舅通知小舅、小姨等人,让他们以母亲娘家人身份来吊唁。根据习俗,女性故去,只有在娘家人到场后才能出殡。

九点过后,当人们等得有点不耐烦时,小舅、小姨一行人到了。小舅一家是从外市驱车一百余公里赶来的。小舅与母亲长得很像,多年未见,看到他白发苍苍的样子,我很想跟他多聊几句,但场合不便。最多不过十分钟,他们一行又匆匆离开。然后,母亲的遗体迅速被抬上殡葬车。

一点改变

按照既定安排,一位堂哥和两个本村村民随殡葬车去火葬场,其他家族成员在家等候;接到火化完毕的消息后,两边一起往墓地赶。

在此之前,弟弟已先赶到村东南的集体墓地,为母亲选择了一处墓穴。出发前,有亲戚给我和弟弟一人一顶帽子,要求戴上。我们去时戴了,后来又被告知只需返回时戴。

作为长子,我在墓地门口迎接母亲的骨灰盒,捧到选定的墓穴处。只要起开上面的小石板,将骨灰盒放入再盖上石板即可。这种新型墓穴是村里推行丧葬改革的产物。我记得三十年前奶奶去世时也是冬天,地已上冻,需要多人连夜挖出一个足以放入棺材的大坑,很是费力。

不到11点钟,母亲的丧事基本办完。之后到预订的饭店里吃饭,以致谢前来的帮助者。

如果按旧俗,还要给母亲过“二日晚上”(死者下葬后第二天晚上亲友再次拜祭)、“谢客”(死者亲属到前来拜祭的亲戚家一一回拜)、三日、三七、五七等。但近几年的丧葬改革卓有成效,这些环节大大省略了。

经长辈们商议,决定只给母亲过“三日”和“五七”,且合并在一天内完成。主要是到墓地摆几个菜祭奠一下母亲,同时烧掉她生前穿过的衣服。

二婶子过来提醒,要花一百多块钱糊头纸牛,到那天上坟时烧掉。一般是由闺女糊,母亲没有闺女,得由我糊。我说要不算了吧,二婶子明显不悦,丢下一句“那让你娘喝脏水吧”就走了。

民间的说法是,母亲要去的阴间,既有净水也有脏水,糊一头牛的话,可以用来替母亲喝掉脏水,如果没有这头牛,便得由母亲来喝。

我和父亲商议后,决定在黄纸上写上个“牛”字,来代替那头纸糊的牛,跟包括二婶子在内的几个婶子说了后,她们均表示同意。

现在想来,这应该是在母亲丧事中我所做的唯一一点改变。

老人在家去世守灵几天

时间无常,人人都会死,人命只在呼吸之间。常常看到人们为死去的亲人守夜,那一般来说老人在家去世守灵几天呢?

老人在家去世守灵几天

各地风俗不同,有的3天有的2天有的1周。

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

1.按时给死者添饭.

2.别人来吊孝陪吊.还礼.

3.定时烧纸.等等,所以白天是不能睡的.夜间没有人来可以休息.#p#副标题#e#

人死后为什么要守夜

人死后要守夜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就像古代新娘子要坐花轿,过年要分压岁钱一样。而且它是活着的人对去世的亲人的一种纪念。

原因:

1、因为活着的人认为,他的亲人虽然死了,但是灵魂还留在人间,没有去阴间(阴间就是我们中国的天堂,人死了以后都会去那里。)灵魂也很留恋他那些活着的亲人哪,它也不愿意一个人孤零零地去阴间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它会在去阴间之前,回到原来的家里看一看。

2、活着的人害怕灵魂在回家的路上迷路,所以会点一盏灯,放在去世的人的遗体旁边(接下来解释古代的人会把去世的亲人的尸体放在家里的客厅里,而不是殡仪馆的停尸房;还有古代人点油灯,而不是电灯的问题)。活着的人害怕灯熄灭了,而使去世的亲人找不到家,于是他们就彻夜坐在停放尸体的房间,保证那盏指路灯是一直燃烧的。守夜七天。

苏州人怎么办丧事

对于丧葬,肯定都是不想提的。但这又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终有一别,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都不知道。而丧葬的习俗我们还是要遵守,毕竟那是对逝世的人一种尊敬。苏州文化里,对于丧葬的说法有着怎么样的习俗呢?一起了解吧。

  送终:先人弥留之际,血亲(夫妻、子女等)应守护旁边,在其即将咽气时,点燃香烛以引死者“上路”。人死要放声大哭送终。

  撤帐:死后,亲人要将死者床上的床帐拿下来,抛于屋顶,出殡后可收下。

  浴身:子女、亲属要去河边活井边取水,并抛丢小钱或焚化锡箔,称为“买水”,用买来的水为死者揩身。

  更衣:由死者子女将准备穿在死者身上的寿衣一件件套在自己身上,叫做“筒衣”。然后,一起取下穿到死者身上。寿衣要单数,三件、五件、七件、九件不等。

古代苏州丧葬习俗,感受震古烁今的丧葬文化


苏州人非常注重先人的葬礼,尤其相城一带的居民,为逝者举办葬礼时,不仅礼节繁多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接下来随小编一起感受一下,苏州人繁复持久的丧葬文化。

送终:先人弥留之际,血亲(夫妻、子女等)应守护旁边,在其即将咽气时,点燃香烛以引死者“上路”。人死后要放声大哭送终。

01

听泪水落下的声音

撤帐:老人去世后,子女要将其床上的床帐拿下来,抛于屋顶,等出殡后收下。

浴身:子女、亲属要去河边的井边取水,并抛丢小钱或焚化锡箔,称为“买水”,用买来的水为死者揩身。

更衣:由死者子女将准备穿在死者身上的寿衣一件件套在自己身上,叫做“筒衣”。然后,一起取下穿到死者身上。寿衣数量要单数,三件、五件、七件、九件不等。

含银:为死者合上眼皮,整理体形,并在死者口中塞小银一块,名叫“含口银子”。现在一般以含锡箔银锭代替,这是秦汉时期含玉遗风的留存。

02

听子女一声声呼喊

停灵:上述事宜准备妥当后,可将遗体从房内移至厅堂。遗体头要向外、足朝里。

明灯:遗体放在厅堂后,家属要在遗体头边点油灯一盏,昼夜不熄,直到出殡后摔碎于屋外。

守灵:死亡的当天晚上,亲友、邻居都要来守灵,也叫陪祖。

带孝:吊孝者都要穿孝衣孝服,或扎白带、带黑纱,以示哀悼。

经忏:殡葬期间,亲人或家属要请和尚、尼姑或道士为死者念经超度。

03

听如怨如诉的哀歌

闹五更:凌晨“五更时分”亲人们在灵前要大哭一场,俗称“闹五更”。

出殡:大殓之日,亲朋好友全部要到,一般在中午时分出丧、送别,在日落之前送葬队伍回到家中。

回丧:火化后回家叫回丧。回丧不能走出殡时的同一条路,要兜个圈子回丧,否则认为不吉利。

座台:家中客厅里设立座台,台上放遗像,敬茶水、果盘的座台也叫灵台。灵台上点一盏烛,称为“七灯”。这个蜡烛要点到终七为止。

04

听大地无奈的叹息

丧宴:大殓结束后,丧事人家要请奔丧人吃饭,俗称“豆腐饭”、“吃素菜”。现在这种丧宴与平常酒宴已无两样。

做七:所谓“做七”是指丧期应该是七个七天。逢七要上供,其中最大的是“五七”。“五七”时要祭羹饭,这顿祭饭要由女儿做饭菜。

饭菜也十分讲究,多的有二十几道菜,少的也要十几道,赶在太阳上山前送到死者家里。当天晚上,一般请道士做道场。

道场要做整整一天,直到凌晨焚烧掉纸扎的祭品以后,方可结束。现在一般“五七”结束,即告丧事结束。

苏州市相城区殡仪馆走实殡葬服务“三部曲”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殡仪馆是相城区政府建立的唯一公立性殡葬服务机构。截至9月底,该馆今年已接办丧属2900多户,丧属对其殡仪服务的满意度持续走高。
  
近年来,苏州市相城区殡仪馆以“让两个世界的人都满意”为目标,在落实惠民政策、提升服务水平、厚植新风正气上下功夫、使长劲,走实殡葬服务“法治+人治+德治”亲民惠民“三部曲”,真正让逝者得以安息,让生者得以慰藉。法治:殡葬基本服务全民普惠
家住元和街道的王先生一家在相城区殡仪馆送老母亲“最后一程”,王先生没想到的是,在窗口交纳丧葬费用时,工作人员按照现行政策条款,当即减免了1510元遗体火化、骨灰盒等费用。今年,苏州市相城区殡仪馆已免除丧属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近300万元。

据了解,相城区是苏州市范围内最先实行殡葬基本服务普惠政策的地区之一。从2011年10月起,相城区殡仪馆执行《相城区免除殡葬基本服务费用实施办法(试行)》,对在相城区范围内死亡并在殡仪馆办理火化事宜的相城户籍城乡居民、在相城区大中专院校全日制非相城区户籍的学生、驻相城区部队现役军人等6类对象,一律免收5项殡葬基本服务费,包括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接运费、遗体消毒费、遗体三天内普通冷藏柜存放费、普通火化设备遗体火化费和500元及以下的骨灰盒费,最高免费限额达1510元。对相城户籍在外地死亡并在外地办理火化的人员,丧属回相城区后凭外地火化证明、基本殡葬服务费发票,也可到相城区殡仪馆按5项基本殡葬服务项目标准结算相应费用。

统计数据显示,惠民政策实施以来,相城区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全民普惠制,以2018年为例,全区受益家庭达到2715户,相城区殡仪馆落实殡葬5项基本服务为市民买单354.4万元。人治:给逝者最大温暖和尊严
在相城区殡仪馆,从一线员工到馆长都以为逝者及家属提供细致温暖、文明绿色的殡葬服务为己任。

潘国忠和陆雪元是相城区殡仪馆的火化工,工作时间超过10年,累计服务逝者上万人。面对社会对殡仪服务行业的偏见和不理解,他们说:“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给逝者最后的温暖和尊严。让逝者得以安息,我们就问心无愧。”

近年来,相城区殡仪馆先后开展“为丧属着想,给丧属安慰”的争创优质服务活动,要求殡仪职工全身心、全过程、全天候以人性化、亲情化的服务做好丧属心理抚慰;建立丧属监督举报机制,全面规范收费行为,使服务工作走向了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全天24小时值班,形成了从遗体接运、冷藏、告别、火化到骨灰寄存的“一条龙”服务,深受群众好评。

同时,相城区殡仪馆还在馆内公开殡葬惠民政策、收费项目、收费价格等,并设有服务指南、办理火化手续须知等内容,让丧属明明白白消费;制订《相城区殡仪馆职工道德行为规范》,积极开展殡葬礼仪培训,要求工作人员仪容整洁,举止端庄,用语文明,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德治:倡导薄葬厚养文明新风
今年4月2日,相城区殡仪馆举办首个公众开放日活动。探访结束时,市民代表陈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每一个殡葬工作者都是笃定的‘生命美容师’,理应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尊重。我们也要礼敬生命,珍惜当下,树立厚养薄葬、文明治丧的时代新风。”

据介绍,每年重大祭祀节日,相城区殡仪馆都会开展“文明祭故人,哀思化新风”活动,宣传《殡葬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倡导群众实行视频追思、填写追思寄语卡、网络祭扫、家庭追思会等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把祭祀特有的文化资源转变为倡导殡葬改革的有利契机,弘扬先进的殡葬文化,引导市民低碳祭扫、文明治丧。

2018年,相城区殡仪馆结合清明节祭祀推出“文明祭扫”系列活动,将移风易俗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让“思时之敬”既不失庄重肃穆,又树立起时代新风,被苏州市民政局评为“清明工作先进集体”。今年,相城区殡仪馆推出“厚养薄葬”主题宣传活动,引导群众发扬传统美德,对在世老人多关心、尽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对逝去先人,从俭办丧事,摒弃不文明、不卫生、不健康的传统祭祀方式,争做文明市民。经过近两年的大力引导,人们的祭扫形式慢慢改变,文明祭祀渐被接受。

“殡葬是民生大事,既涉及法律法规,又与风俗习惯、百姓情感直接相关。”相城区殡仪馆馆长朱佳鹤坦言,几千年的祭扫观念根深蒂固,转变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观念引导和文化渗透。接下来,该馆将继续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在更大范围推广厚养薄葬、绿色文明殡葬。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遗体运杭州殡仪馆防腐

高以翔27日录制浙江卫视节目《追我吧》时突发心源性猝死,抢救三小时后宣告不治,终年35岁。年轻生命不幸早早画上句点,引发全网震惊和惋惜!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随后,高以翔遗体从医院运出,被安放于宁波殡仪馆的水晶棺。家人在高以翔所属经纪公司陪同下,急飞宁波处理后事。

经过两方协商,最终决定将高以翔的遗体以客机运返台湾,但确切时间,家属及公司三缄其口,不过,最快也得于下周一才能运送抵台 。

台媒报道称,此举目的,一方面为了遵循咱们中国“落叶归根”的传统习俗,一方面则设想等回台北后搭设灵堂,供他台北朋友瞻仰遗容。而高以翔父亲昨晚独自返台,应该就是为参与在台北搭设灵堂的事宜。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29日凌晨,经纪公司向媒体发出声明,感谢相关单位协助,并侧面坐实了这一论调。

全文如下: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声明中强调:这些天以来我们和浙江卫视的朋友们始终陪伴在家属身边,一起来面对及解决所有的问题。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朋友。

结尾提出特别诉求:家属希望低调处理后事,希望媒体朋友能保留给高以翔家人最大最大的私人空间。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众所皆知,高以翔正是因为浙江卫视一档极限竞赛节目,17个小时录制时间加上凌晨高强度运动,令他吃不消才突然昏厥,发生猝逝。此前微博曾曝光他倒下前跑步15秒的小视频,吃力扶栏杆上斜坡的虚弱身影,惹人心疼,未料成高以翔人生最后一幕。

几乎同时,《追我吧》的合约书被曝光,其中“乙方自行负责后果”的霸王条款令人侧目,引发瓜众网轰浙江卫视疏忽失职!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然而,经纪公司则回应称“现在讲这些于事无补,以高以翔的行事风格,不会想讨论这些,麻烦正面报道。”而承受丧子椎心刺痛的高以翔父亲,获悉经过后,也无责怪节目工作人员,反而安慰他们:不是你们的问题,你们不会愿意发生这种事。其次,高以翔妈妈也和高父一样冷静理性,两位年龄加在一起140岁的老人家,忍着锥心巨痛与儿子经纪公司老板讨论事后细节。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高以翔父母的涵养贵气,斯文得体,令操持后事上上下下的人感动不已。浙江卫视自惭形愧,于是,全程陪同竭心尽力帮忙解决了所有问题。

今日凌晨,台媒更新报道,称家属为了保护高以翔遗体完整性,已花费巨额资金连夜将其遗体进行防腐处理。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昨夜晚间11点30分左右,先是一辆厢型车出现于宁波殡仪馆,车上下来黑衣工作人员确认没有闲杂人等并清场。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今日凌晨零点十分左右,陆续又有几辆厢型车进入殡仪馆,记者目送高以翔遗体移灵,花费大约在10到20万元人民币之间,运往杭州进行防腐处理,为返台做准备。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报道称,高以翔棺木上盖着红布,应该是此前法师和助念师父吩咐后的安排。而高以翔家属及经纪公司老板及蓝台工作人员则被安排在其他车上。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目前高以翔遗体安放于杭州殡仪馆,一切后续还需等待家属通知。这些年,高以翔在娱乐圈忙于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他曾笑着自嘲“早上醒来会在不同的地方,会一时忘记自己在哪里”,也曾讪讪地表示“太少跟家人相处了,因此今年年底最大心愿是多陪家人”奈何天不遂人愿,天伦终难再聚,试想下两位古稀之年老人家真的很难有办法坦然接受。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事能如今,希望运送行程顺心顺遂。高以翔,惟愿你早日魂归故里。

高以翔棺木盖红布移灵

昆山龙哥的丧葬费谁来承担?

警方通告,“昆山砍人案”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案件依法撤销。喜大普奔!朋友圈立刻刷屏,感觉像是举国上下都在拍手叫好。这正当防卫的结果,想必除了刘海龙劣迹斑斑的履历之外,那身刺青也没少起了作用。

龙哥就这么走了,不但成了亿万人的笑柄,还落得个白死的下场。死则死耳,出来混没点视死如归的气概怎么能行,只是苦了家人,这赔偿金能找谁要点吗?

反杀男于海明?

《侵权责任法》规定“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责任”,于海明的行为被警方认定为正当防卫,根据这条规定,自然不再承担任何形式的民事赔偿责任,于师傅可以安心工作,挣钱给孩子看病了。

同乘人?

同乘人担责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职务行为,二是义务帮工,分别解释。

法律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所谓“从事雇佣活动”指的是,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假如刘海龙与同乘人存在雇佣关系,那么由于其不法侵害的行为超出了雇主授权,所以雇主(包括宝马车上的两女一男)不会承担责任。

“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也是法律的明文规定,但是,本案即便存在帮助下车白衣男打架的情形,但由于实施的是不法侵害,被帮工人也不承担责任。

国家?

国家承担责任的情形一般也有两种,一是在国家机关或者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给公民造成损害的,二是见义勇为。很显然,刘海龙不属于这两种情况。

事件中无其他当事方,丧葬费只能是死者家属自己承担了,并且得不到任何的死亡赔偿金。

不过,在法律人看来,刘海龙的死倒是有重大意义,此案必然会被写入刑法教科书。尤其宝贵的是,本案留下了完整视频,为司法机关认定正当防卫,为律师的辩护,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教材,对以后同类案件的审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执业中,我们接触或者查阅到的,被认定为正当防卫的案例,用凤毛麟角来形容毫不夸张。从这个维度来讲,刘海龙也算死得其所了。